新港澳免费资料

【安全管理】主题征文员工获奖作品展示

2023-11-07

作者: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切实推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公司在“百日安全无事故”期间开展了“安全管理”主题征文活动。各单位、部门积极组织员工踊跃参与,共收到征文39篇。经过评选,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现将陆续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每周转载一篇)。

#  谈智能化设备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

(山东子公司 张现伟)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新“四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智能化机械加工设备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全新制造体系,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但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以智能化磨床为例,就发生过:员工检修、清洁设备时未停机作业,机械臂将员工的脸部划破、将身体挤压在机械臂和工作台中间的安全事件。员工违章作业的背后,也暴露出智能化设备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未能有效弥补员工的过错行为,一旦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一、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未准确识别

 
对于设备厂家来说,最初的设计原则更侧重于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受成本、专业知识和不同工况的限制,若使用单位未提出具体要求,厂家一般不会额外考虑太多的安全设施,这就需要使用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况,增加或改进。
还是以智能化磨床为例,传统磨床是人工放取产品进行磨削,最大的风险是旋转的砂轮将人的肢体划伤。而智能化磨床则是代替人来执行该项工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风险。操作工变成了辅助工,员工和机械臂的关系,转化为“两人”的交叉作业。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沟通或校正行为,但机器是通过编程来实现固定动作,无法准确识别人的意图,以致存在“交叉”作业的沟通障碍,从而产生了新的风险点。

     二、员工过度依赖智能化设备,缺乏主动学习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让人员感触最明显的就是省事、省力,而省事、省力往往会诱发人员的惰性,惰性的背后就是疏于学习。
      智能化磨床的操作工往往从传统磨床岗位调剂,认为像开车一样,“手动挡”开“自动挡”没问题,那么会操作传统磨床,那智能化磨床就更不在话下,其实这就涉及到人员的操作习惯和注意事项问题了。由于员工对新技术掌握的知识面及深度的局限性,又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在使用、维护、保养、故障排除方面技能不足,最终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近年来,山东子公司在智能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例如智能化磨床增设围栏,增加门机联锁装置等,防止人员进入机械臂工作区域造成机械伤害;激光切割机交换工作台区域增设光栅,以免人员在工作台交换时受伤等。一系列的改进,有效夯实了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
      为更好的推进智能化设备在公司的应用,并及时消除新的安全隐患,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定制智能化设备前,充分考虑和论证安全要素。智能化设备不同于传统的加工设备,在定制前与设备厂家充分沟通,借鉴在其他单位或领域的应用案例,做好事先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必要时邀请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技术方案讨论,确保设备在安全性上符合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能让设备“带病进厂”。
      二是对照规范,排查现有设备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学标准、懂规范,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参照AQ/T 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8.7 “当调整、检查、维修进入危险区域时,设备应具备防止意外启动的功能。”即当调整、检查、维修进入危险区域时,设备是否具备防止意外启动的功能或多人进出安全联锁装置。公司的等离子切割机切割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员工走到工作台上取料或测量尺寸,龙门架在行走过程中由于无法识别到人员,一旦出现轨迹交叉,就可能会出现“咬人”情况,为此建议在龙门架两侧增加光电保护装置。以此类推,人、机存在轨迹交叉的,都要充分考虑安全技术措施。
      三是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消除对智能化设备理解的误区。公司组织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将智能化设备与传统设备的技术变化和信息仔细识别并共享,以提高和更新车间、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员工对智能化设备的认知。人力资源部门可把智能化设备安全管理纳入年终评价的重要依据。公司上下联动,让安全培训“不走过场”,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见行见效。
      总之,智能化设备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设备存在的常见伤害,但人机若不能做到有效的协调统一,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后期需要杜绝“三违”行为,结合工况,遵循标准规范,不断改进安全设施,保障安全生产稳定运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