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2019-11-20
作者:
在竞技赛事里,中国女排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特殊且不可撼动的。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奥运折桂,用“三连冠”站稳巅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之一,由徐峥执导的《夺冠》正是借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回顾了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瞬间。《夺冠》重现了中国女排奥运赛场的英姿,同时将镜头聚焦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记录80年代全民欢腾共为女排喝彩的场景。
重温国人骄傲记忆,女排精神凝聚人心。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向大家转播,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这是由中国女子排球队对美国女子排球队……现在中国队侯玉珠在发球,美国队一传没有到位!打探头球!好球!郎平把球扣中了!”
在黑白电视机里,央视解说员传来了捷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熟悉的解说声音响起,唤起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八几年的时候,在弄堂里,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赛。这个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特别深刻。作为《夺冠》的导演,徐峥将自己的女排记忆融入电影中,当时十几岁的他经历了中国女排首次奥运夺冠的时刻,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当女排队员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国歌声回荡在体育馆里……这一切组成了观众们记忆中的经典画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所以一场比赛,它的话题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感是很强烈的。在故事中,徐峥将女排精神与时代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将35年前洛杉矶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女排决赛“搬到”上海弄堂里“现场直播” ,以弄堂的邻里情,再次重温女排传奇,重现中国女排首夺奥运冠军的巅峰时刻。徐峥回忆道:“那个时候大家看这么一场比赛真的是万人空巷,在80年代也是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带给我们中国人一剂强心剂,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运动是最能够凝聚人心的,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女排,也不仅仅是运动,它所产生的这种凝聚力,是能让你感觉到,你跟祖国之间有这么一种相通的感觉。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小情怀点燃大梦想
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
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的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徐峥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在《夺冠》中情景再现,还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那个在房顶举着天线手动寻找信号的小男孩。通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徐峥对于《夺冠》的创作理念。徐峥认为,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树立一个英雄,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平民英雄。像在电视机里大家看到的女排,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她们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站上了巅峰。而《夺冠》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小孩,一个普通人。当他在天台上举起天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英雄,我觉得在那个时刻,在在下面看比赛的观众心里,他跟超级英雄是一样的。
1984年的女排姑娘用“三连冠”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弄堂里的小男孩为了保障其他人观看直播放弃了看比赛的机会,也放弃了和好朋友小妹道别的机会。我觉得这个故事是表达个人为祖国默默奉献的那一刻,那一点点能量。那种能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都具有一种信念。无数感人的瞬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是真正的跟国家之间的那种血脉相连。
移动端官网
新港澳免费资料
版权所有 © 新港澳免费资料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济南 鲁ICP备13008932号-1